重庆高教研究

特稿

  •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70周年:回顾与前瞻——潘懋元先生专访

    潘懋元;蔡宗模;朱乐平;张海生;

    潘懋元先生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70年划分为新中国成立后7年、从"教育大革命"到"文化大革命"的22年和改革开放至今3个阶段。7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规模大发展、人才培养多元化,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正在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70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潘先生认为,应坚持依靠教师,深化内涵式发展;应统筹协调,激发各级各类高校的办学活力;要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要根据中国国情,重视高等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

    2019年01期 v.7;No.37 5-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我国“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和财政投资规模预测

    胡咏梅;唐一鹏;

    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4%是我国1993年就提出的20世纪末需要达成的目标,但直到2012年我国教育财政投入才步入"后4%时代"。面对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提高和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张,急需对高等教育财政投资规模进行科学预测。基于我国近20年的经济增速与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数据,采用两阶段回归(2SLS)方法,对"十四五"期间(2021—2025年)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规模和财政投资规模进行预测,结果发现:"十四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仍将处于蓬勃发展期,到2025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有望超过60%,各级各类在校生人数有望突破5 000万;在"十四五"时期,若我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6. 5%到5. 5%),则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投资比例的变动区间为1. 046%到1. 194%,高等教育财政投资规模的变动区间将在10 366亿元到15 614亿元之间。因此,学术界和教育行政管理决策部门应加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预测研究,为政府积极应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特别是毛入学率的提高和在校生规模的扩张做好决策支持。此外,政府应当科学估算高校办学成本,按照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原则合理设计生均综合定额和不同类型、不同质量高校的学费标准,提高高等教育财政充足性,逐步建立高等教育生均经费增长的长效机制。

    2019年01期 v.7;No.37 1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一流本科教育”专题

  • “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路径与方法(笔谈)

    王洪才;李湘萍;卢晓东;王建华;柳友荣;张晶;周序;李林;黄伟九;沈伟其;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需要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推进一流本科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是要理解本科教育的本意,从不同维度反思"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本科教育""什么是好的本科教育""如何推进一流本科教育"等问题。从宏观层面看,本科教育的使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大学生"成才"和"成人"。从现实需求看,一流本科教育不可忽视跨学科人才培养,需要按照学科标准、职业标准和学生标准对专业进行重新分类,为跨学科专业设置、新工科建设以及高校专业设置与调整开辟理论空间。目前,我国本科教育的最大问题是培养目标不明确,面临学术型与应用型的抉择。好的本科教育需要基于本科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彻底消除他们对于专业的陌生感,满足他们对于理智的好奇心,撤除横亘在大学与社会之间的藩篱并激发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具体来说,一流本科教育是一流"教"与"学"的统一,需要一流的投入和一流的教育管理,需要在教学改革中侧重技术层面的突破。一流本科教育不是一流大学的"专利",不是"一类本科",没有固定模式,更不能盲目追求学术GDP。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在"一流本科教育"中要结合学校特点和办学实际,做出异于"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现实抉择。作为一类特殊性质的高校,中外合作大学在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过程中,要在引入国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强调对相关资源的消化、吸收、融合、创新,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

    2019年01期 v.7;No.37 2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西部高教论坛

  • 西部地区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调查与思考

    蒋馨岚;

    青年教师的胜任力水平对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以西部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对589名青年教师胜任力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西部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整体水平有待改善;青年教师胜任力在性别、年龄、教龄、职称、学历和专业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需要从构建西部地方本科高校青年教师胜任力的发展机制,改革激励方式让青年教师全身心投入教学、科研之中,以及打造良好的专业发展平台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等方面提升青年教师的胜任力。

    2019年01期 v.7;No.37 47-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全球国家地方”模式:缘起、内涵与评价——兼论对重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启示

    赵显通;

    "全球国家地方"模式是西蒙·马金森和加里·罗斯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出的一个颇具见地的研究国际高等教育的理论框架。目前国内对于此框架的研究成果却很有限。通过对这一理论分析模式做深入剖析可知,其不仅在表面上囊括了全球、国家和地方3个层次,而且重视内在过程的复杂性和集体行为,还兼顾了历史和现实条件。相较于克拉克经典的"大学—政府—市场"三角协调模式,"全球国家地方"模式实质上是分析框架的整体变革和分析视角的极大拓展,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研究进入21世纪的重要理论成果。这一模式的提出对于分析重庆高等教育国际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即应从更加宽广的视野来剖析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正确认识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认清自身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发挥能动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重视发挥相关机构的作用。

    2019年01期 v.7;No.37 59-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创新创业教育专题

  • 基于创业机会识别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为例

    甄月桥;沈婷;钱昆;

    创业机会识别是创业者感知、发现、评估和开发商业机会的过程,贯穿于创业活动的始终,是创业的核心要素。研究显示,创业机会识别在创业意愿与创业行为之间具有显著中介作用,而创业机会识别能力较弱是造成大学生创业"高意愿、低行为"的重要因素。浙江理工大学秉承"求知求实、创新创业"的办学传统,以提升大学生对创业机会的赢利性、可行性识别能力以及创业警觉性为目标,多措并举积极改革,逐步构建了凸显机会认知的创业教育体系、注重机会开发的创业实践体系和强调机会利用的创业服务体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立足学科专业、面向产业行业的专创、科创和产创深度融合的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师生自主创业效益和学生就业创业竞争力等方面成效显著。

    2019年01期 v.7;No.37 71-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美国奇点大学技术创业教育的经验及启示

    薛珊;

    开展技术创业教育对转变经济增长发展方式、促进社会转型升级、改善民生等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美国奇点大学技术创业教育特色鲜明、成效突出,对其技术创业教育的理念、实践路径和实施成效进行深入探索发现,奇点大学技术创业教育有鲜明的理念指导,定位于培养未来行业的精英,重点关注呈几何级数增长的技术对改善人类生存的挑战。奇点大学通过构建跨学科教学体系,开设致力于未来的培训项目,依托指数技术进行创业孵化,构建全球化的合作伙伴关系,培养了大量的创业精英,取得了显著成效。美国奇点大学技术创业教育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是:以跨学科研究为依托,深化创业教育改革;以拓展合作伙伴为载体,加强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技术创新为突破,大力推进技术创业教育;以"创客教育"为支撑,提升创业实战能力。

    2019年01期 v.7;No.37 81-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驱动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基于江西高校的调查

    赵玉;侯俊华;

    提升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在江西省高校抽样得到的376份有效问卷和分层回归方法,探讨了创新政策、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在控制了年龄、性别、专业、年级、工作经验等变量后,回归结果表明:政策感知、社会支持和个人主动性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研究生的个人主动性正向调节政策、同学关系等外部因素对创新能力的影响。将样本分别按照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分类回归后对比解释变量回归参数的变化,发现创新政策、社会支持、个人主动性及其调节效应对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影响会因学生性别、学科、工作经历和高校类型而异。这表明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创新支持政策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并激发研究生个人主动性是提升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2019年01期 v.7;No.37 92-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高教述评

  •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大学生就业研究:回顾与展望

    辛斐斐;

    大学生的就业是关系民生的重要问题。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作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两大关键因素,近年来备受学界关注。梳理文献发现,无论是学历层次、学校声誉等人力资本指标,还是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师生同学关系等社会资本指标,都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具有积极影响。然而,已有研究在社会资本的定义、调查数据的时间以及研究结果的可比性方面存在不足。未来可在利用大数据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追踪调查、加强大学生创业及寒门难出贵子等热门课题的研究和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3个方面继续深化。

    2019年01期 v.7;No.37 102-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时论与争鸣

  • 课程思政:从理论基础到制度构建

    胡洪彬;

    课程思政建设有其内在的理论逻辑,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课程文化发展理论以及有效教学理论3个层面做出科学论证。高校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面临着意识缺失、能力不足、资源短缺和协同乏力4个层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下,从推进课程发展科学化的角度出发,着力形成理念引导制度、责任落实制度、协同配合制度、资源整合制度和动态评估制度等五大制度体系,为课程思政的深化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2019年01期 v.7;No.37 112-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长江学者可以复制吗——关于《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探究》的商榷

    吴世勇;

    规律是事物内部本质的、稳定的、必然的联系,是科学化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对其探寻须遵循科学法则,如此程序和结果才经得起历史和逻辑的拷问。通过对《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探究》一文的检视,发现其存在核心概念立论偏差、分析方法科学化程度不高、研究问题取向漂移等不足,极大削弱了研究结论的信度和价值。对教育学科高层次人才成长规律的探索,应建立在大量样本实验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充分挖掘内外部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关系,方有可能找出具有一般性和普适性的必然规律。

    2019年01期 v.7;No.3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资讯

  •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常熟共识”

    顾永安;

    <正>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2018年12月1—8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院校研究分会应用型院校研究中心举办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双一流"建设2018年高端论坛暨骨干教师

    2019年01期 v.7;No.37 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重庆高教研究》2019年征稿重点

    <正>一、重大问题研究1.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研究2.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3.新中国成立70周年高等教育发展的成就与经验研究二、前沿热点研究4.一流本科教育研究5.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2035/2050研究6."双一流"建设系列问题研究7."一带一路"沿线高等教育发展研究8."新工科"建设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2019年01期 v.7;No.37 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