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教研究

   2021年11月25日,由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主办,《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承办的第八届兴刊联谊办刊经验座谈会暨社科期刊专委会第三次会议在重庆永川世纪汉腾酒店召开。会议由重庆文理学院期刊社副社长、《重庆高教研究》副主编蔡宗模主持。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理事长、重庆大学期刊社副社长游滨,《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彭建国,重庆大学期刊社社长助理胡志平,《改革》杂志社总编文丰安,西南大学期刊社社长米加德,重庆市报刊审读专家、《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韩云波编审,《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曹莉,重庆邮电大学期刊社冯辉宗社长,《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主任李春英,《外国语文》编辑部主任路小明、副主任龙丹,《探索》杂志社编辑赵超,《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罗银科,《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任吴瑜,《重庆高教研究》编辑部副主编吴朝平,编辑杨慷慨、张腾,《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副主编杨钊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伊始,游滨理事长代表重庆市高校期刊研究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游滨指出,当前,一流期刊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 、科技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学术期刊繁荣发展的意见》为办刊提供了根本的遵循和方向指引。社科学术期刊在宣传和阐释党的思想方针政策和理论主张,积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她希望社科期刊专委会搭建好期刊集群化建设交流平台,带领各刊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通过共享共建,实现共促共赢,赋能学术期刊实现高质量发展,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

   为深入交流办刊经验,共同促进期刊发展,韩云波围绕转变办刊观念、关注期刊数据和期刊话语体系等方面作了专题报告。

   关于转变办刊观念方面,韩云波指出:第一,社科期刊办刊人应该转变社科期刊不受重视的观念。虽然受到自然科学期刊的冲击,社科期刊似乎备受“冷落”,但主要还是自身主动作为不够。第二,综合类期刊和专业类期刊何去何从。从问题域来讲,专业类期刊还是综合的。其实一旦把一个期刊办成相邻学科的综合,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学科群也叫一个专业。因此,办刊人不要再执着于期刊“专业”和“综合”的区分,最重要的还是文章本身。第三,自然科学期刊的成功经验值得社科期刊借鉴。一是高度重视期刊影响因子,我们不能唯期刊影响因子,但是我们不能不重视期刊影响因子,因为期刊影响因子在某种程度上对期刊有定位的功能;二是要重视作者资源的团队化;三是要重视期刊文章被引的即年指标。

   关于重视期刊影响因子的数据构成方面,他指出,我们不能局限于期刊影响因子的表面数值,而要重视期刊影响因子的数据构成,即关键是要看影响因子中的“有效数据”:一是要看期刊综合影响因子;二是注意期刊可被引论文数;三是要重视期刊互引指数。

   关于期刊话语体系问题,他指出:第一,要重视期刊的栏目结构问题。这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栏目结构布局问题,二是栏目结构质量问题。第二,要重视期刊的学术体系,要有强制性规范。一是文章一定要有问题意识;二是文章论证要变演绎式为证明式。学术文献的话语体系一要言必有据,二要言必有料,是以材料去证明,而不是以演绎去证明,

   在其他需要关注的问题方面,他指出:第一,论文要注意形成学术对话。因为专著时滞太长,而学术论文反映的是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学术论文必须要有期刊文献,不能所有文献都只是专著文献。第二,要高度重视文章结语部分。结语是带有延伸性的,可以提示未来的研究方向以及可能旁及的研究领域。第三,注意构建学术期刊共同体。学术期刊共同体有三个方面的“共同”:一是理想信念的共同性;二是学术资源的共同;三是信息共同。

   随后,与会专家围绕社科期刊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

 

上一篇:学校期刊社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中获得多项荣誉

下一篇:《重庆高教研究》创刊十周年暨青年学术委员会青年学术沙龙成功举办